作者:文化部
发布日期:2018-11-04 08:14:41 浏览次数:12300
接待过很多大人,唯独他们,我们是第一次接待
10月27日、28日,石门金笔教育的同学们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周末,400多名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井然有序地走进湘佳食品产业园参观学习。
这400名学生,有的是初三学子,有的是小学一年级学童。他们都是第一次参观湘佳食品产业园。
一进产业园,稚嫩的声音纷纷响起,“这里面是干什么的呀?”“这里有多大呢?”“这里有个鸡的图像,是养鸡的吗?”
带着这些疑问,来看一看学生们的参观学习过程是怎样的呢?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瞧——
参观伊始,来到第一站:金鸡立石广场
湘佳牧业工作人员为学生们讲解金鸡立石赋。
“鸡为德禽,有五种美德,大家知道吗?”面对湘佳牧业工作人员的提问,学生们纷纷摇头。
“鸡有文、武、勇、仁、信五种美德,所以古人称鸡为‘德禽’。”
学生们似懂非懂。
工作人员忙着解释:“鸡头顶红色高冠,身披五彩羽毛,文质彬彬,这叫‘文’德;走起路来,昂首挺胸,威武雄壮,这叫‘武德’;公鸡打起架来非常勇敢,从不服输,这叫‘勇德’;公鸡、母鸡找到好吃的,总是和小鸡一起分享,充满仁爱,这叫‘仁’德;公鸡信守诺言,天天准时报晓,这叫‘信德’。文、武、勇、仁、信五种美德,同学们记住了吗?”
“记住了!”学生们齐声回答。
来到产业园物流广场,巨大的红色字体“让城乡更环保,让生活更美好”矗立在楼顶,夺人眼目。
“这十个红色大字是做什么用的?”有学生问。
“这是湘佳牧业的企业使命。”
面对着引人注目的“湘佳LOGO”的寓意,学生们众说纷纭。
“湘佳LOGO的寓意为,两只小鸡,相濡以沫,和衷共济,团结协作。”
来到文化长廊,看着穿着粉红色工衣的叔叔阿姨们在辛勤的工作,看着一筐一筐的鸡从眼前运走,学生们呆呆的看着,任老师怎么叫也叫不走。
尽管伙伴们都往前走了,“我”还想再看看这些简介。
听到湘佳牧业工作人员说石门土鸡散养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壶瓶山麓,在良好的原生态环境中生长,小朋友们兴高采烈的指着屏幕说“我老家就在这儿。”
看着湘佳文化长廊橱窗里的屠宰流程和两位创始人喻自文、邢卫民的创业事迹,学生们不约而同地拿出纸和笔记下,说这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和知识要点。
“胴体温度0-4度,车间温度12度左右,”“姐姐,慢点慢点,我记不住。”
在多媒体会议室,学生们目不转睛地观看观看湘佳企业宣传片。
提问环节,学生们非常踊跃:“什么叫从内打破,方能新生?”“湘佳食品产业园投资多少?”“产品销往那些地方呢?”“产品是怎么运出去的?”工作人员一一做出了解答。
这次参观企业的活动,加深了学生们对家乡本土企业湘佳牧业的了解,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增长了学生们的见识。
金币教育的老师们对这次参观更是见解独到,不信?看看老师们的感悟吧——